close

中國神話與傳說              2008105日星期日

壹、開天闢地的神話

一、   宇宙起源的神話

  不論對東方人或西方人而言,天地開闢都含有哲理的意味-一種由混亂雜蕪的狀態,趨向有秩序的一種行動,這種宇宙未形成前的混亂雜蕪狀態,我國古書上稱之為「混沌」。關於「混沌」有個非常又意思的傳說:在我國很早很早的時期,四方及中央各有「皇帝」鎮領,其中北海的黃帝-「忽」與南海的黃帝-「儵」,時常相會於中央皇帝-「混沌」。「混沌」是位非常熱心好客的皇帝,每次「忽」、「儵」兩皇帝在他國土上相會時,「混沌」皇帝總是竭盡期然地主之誼,招待的周周到到。「混沌」皇帝有顆純摯的心,但他的長相卻非常奇特-他的臉上沒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這七竅。「忽」與「儵」老是受到「混沌」的熱忱招待,非常感激。「忽」與「儵」乃商議每天為「混沌」開一個孔竅,為他彌補這缺陷,藉以報答「混沌」的好心與熱忱。沒想到開完最後一竅時,「混沌」卻因此而死了。

   開闢天地的神話,真正在中國古書有記載的要算是眾所知曉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了。宇宙未形成前的狀態叫做「混沌」,「混沌」的形狀就像一只已被孵的雞蛋,時機成熟,蛋破而「盤古」出自其中;同時這只蛋又分裂為「混濁」與「清純」兩部分。「混濁」部分形成「地」,「清純」部分造成「天」,「盤古」就生長在這「天」「地」之間。以後每天,「天」向上長高一丈,「地」向下增厚一丈,「盤古」也每天長高一丈,同時因「盤古」一直得頂立在「天」、「地」之間,「天」、「地」間距離也就日差一丈。如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已非常高,「地」已非常厚,「天」「地」間的距離也極遠了,空間的範圍夠大了,宇宙也就因此而定形。以他的血肉之軀化為各種自然現象與物質,如日、月、星、辰、風、雲、雨、雷、江、河、草、木等。

二、   天地毀滅,大地更新的神話

  我國的神話內也有神話毀滅與再創造的想法:有一諸侯名叫「共工」,暴虐強橫,想爭天下霸權,可是卻每次打仗時都失敗。氣憤之下,就以頭去撞「不周山」-這山是支撐「天」的四根柱子中的一支,位在西北角。「共工」力大無比,「不周山」,經他這一撞,就崩裂了。「天」的西北角也因此傾斜,日、月、星等都匯集到天的西北角,「天」朝西北傾斜,「地」的東南角因而下陷,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河川、山則水沼的水都紛紛向東南角流注。她辛苦地練石來填補「天」西北角的缺孔,並利用烏龜的四腳,重立為「天」的四柱,把蘆草的灰燼填於低窪處,以阻止洪水的漫延。「天」「地」經「女媧氏」如此的修補,乃重新恢復舊有的狀況,萬物也因而復生。

三、   人類誕生的神話

「女媧」重整天地後,還是沒有人類的存在,於是他開始以以黃土混水為原料,用手一個個的捏出許多男、女泥人來,可是「女媧」覺得用手太麻煩!於是就改變方法:拿一根很粗的繩子,浸入水和泥滲和在一起的原料內,然後把繩高舉,使泥漿順著繩而滴落,一滴滴的泥團,乃形成一個個的人;那些用手塑造精巧細緻的,就成為富人與貴人;那些用泥繩而形成的,則令他們成為平庸之流與窮人。

貳、自然現象的神話

一 太陽神話

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每天一大早,太陽由東方的「暘谷」出發,在「咸池」經一番沐浴清洗,就來到「暘谷」理的高數萬丈,數十人都無法合圍的大神木-「扶桑」樹下,這個時刻古人稱之為「晨明」。下午太陽神則進入「虞淵」裡面休息,睡在「蒙谷」岸旁;當太陽進入「虞淵」時,稱為「黃昏」;來到「蒙谷」時,叫做「定昏」;這趟從「暘谷」到「蒙谷」的旅程,共走了五億七千三百零九里的路,經過九州七縣-共十六處。

據說當堯在位時,天上有十個太陽,以致大地乾旱,地面上所有的生物面臨死亡的威脅!堯乃告祭「天帝」,「天帝」就派遣最勇武的戰士-「后羿」,下凡人間,救人民出於此苦旱災難中。「后羿」不僅勇敢善戰,而且是百發百中的神射手。「后羿」一心一意只想把十個太陽射下,堯就悄悄地,從「羿」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箭,藏在他的衣袖內。當后羿正想射下所剩的最後一個太陽時,伸手到箭囊,發現已無箭了!經過后羿這位射手的努力,天下終於恢復原狀,草木繁茂,穀物豐收,百姓也得以安居樂了。

二 月亮神話

  「后羿」射日,解除乾旱,使百姓過著幸福安定的日子,「堯」帝為感謝他的功勞,把當時最美麗的女孩-「嫦娥」,許配給他。「后羿」因射日的勞苦功高,日久得意忘形,驕矜自大,希望能長生不死,永享逸樂。他得知「天帝」把長生不死的藥方,交到西天極樂世界的管理者-「西王母」的手中。就偷偷地潛入「西王母」宮中,竊取到長生不死的藥方。但是「嫦娥」見「后羿」的德行日衰,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偷把為兩人準備的藥全部吃掉。「嫦娥」吞藥不久,終於飛入月中,成了仙。「嫦娥」偷藥雖為善意,但還是違犯了「天帝」的法紀,就把「嫦娥」變成兔子,天天替各種仙神磨藥,以為懲罰-這就是「玉兔搗藥」的神話。

三 星星神話

  傳說「織女」本是「天帝」的女兒,是位端莊賢淑,勤勉秀麗的仙女。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專注於織布的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婚姻大事。這時在天上銀河岸邊放牧的「牛郎」,也是如「織女」般奮力工作,「天帝」非常賞識他,就竭力處成兩人的姻緣,結為夫妻。「牛郎」與「織女」成婚後,因為恩愛異常,整日遊玩嬉戲,耽於情愛的享受,忘了他們的工作職責。「天帝」得知,大為震怒,就把他們變為兩顆星,罰他們隔著銀河遙遙相望不准見面。只有在每年的 七月七日 才能有一次親近的機會。每年到了這一天,會有成千上萬的鵲鳥聚集在銀河上,以翅膀與背部緊密相連,搭成一座橋,「織女」與「牛郎」就藉此橋得以聚首。因此每年的七夕,婦女總是虔誠的點上一炷香,供上瓜果鮮花,已表示他們的誠意,同時也相信經過如此祭拜,織女才會賜予她們俐落的手腳,靈巧的手藝。

四 雷、電、風、雲的神話

雷:

山海經中也提到:「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民間通常都把雷神描寫成形狀如鳥,是一黑且醜。驢頭、鷹嘴,長有蝙蝠翅膀,帶有鳥爪的鬼怪,一手拿著鐵鎚,另一手抓著尖鑽,不斷地敲打著綁在他腰上當作腰帶的一長串鼓,發出可的怕巨響。

電:

掌電的神是女性,穿著紅、藍、白、綠四色相雜而成的華麗服飾,她的特徵在於兩手高舉著兩面鏡子,鏡面會射出兩道強光,這就是造成閃電的原因。

風:

楚辭離騷中記載,有一個風神「總司令」的出現,它名叫「飛廉」,一般人尊稱它為「風伯」。他的形狀是鹿身,鳥頭,頭上有長角,身上呈豹紋,帶有蛇狀的尾巴。

雲雨:

在楚辭中提到不少有關雲的神話,甚且有「 雲中 君」一篇,描寫「雲神」如何駕著龍車,穿著錦衣,遨遊四方。「神農」時有一位雨師,叫做「赤松子」,大家稱他為雨師之祖。

五 水神的世界

水伯「天吳」:

山海經上,曾說到在「朝陽」之谷,有神居住,名叫「天吳」,是掌水之神。又尊稱他為天吳。

海神「禺虢、禺京」:

東海之神叫「禺虢」,北海之神叫「禺京」。「禺虢」是「黃帝」之子,「禺京」是「黃帝」之孫,「禺虢」的兒子。也有人傳說東、南、西、北四海是由司四方的神同時兼掌著:東海神--「勾芒」,南海神--「祝融」,西海神--「蓐收」,北海神--「玄冥」。後來又有「海龍王」的出現,把海神想像成龍狀,住在深海中由透明五彩的石頭所堆砌的「水晶宮」內。四大海各有一個海龍王鎮守著,這四大海龍王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到了晚期佛教、道教發展出擬人化的四大海龍王,他們各有專名:佛教的東海龍王是「敖廣」,南海龍王--「敖欠」,西海龍王--「敖順」,北海龍王--「敖潤」;道教的依上序分別叫作「廣德」、「廣利」、「廣潤」、「廣澤」。

河伯「馮夷」:

黃河之神稱之為「河伯」,至於他的名號,在各種古書中有不同的稱呼有「馮夷」、「冰夷」、「無夷」、「馮遲」等等;相傳他忽而住在深三百萬丈的「中極之淵」,忽又居住「陽紆之山」,忽為人面乘龍的水怪,忽又成渡河溺死的水鬼,甚而成了修行得道成仙的河精。

湘水之神--「湘君」、「湘夫人」:

堯帝的二個女兒,即舜的二妃子--「娥皇」與「女英」是死在沅、湘之間,民間乃轉而把她倆說成為湘江的守護神了。

洛神「宓妃」:

洛水之神,名叫「宓妃」原為「伏羲氏」之女,淹死在洛水中而成為洛水的守護神。

波神「陽侯」

古時有一諸侯國,人民喜愛戲水,有一名叫「陽侯」的貴族,力爭第一,卻以好勝心切而體力不繼,溺水而死,人們乃稱他為「波神」。所造成的巨波為「陽侯之波」。又有人說伍子胥規諫吳王夫差,不成,被殺,後來就把伍子胥傳為「波神」,這是另一種傳說。

六 火的神話與傳說

「燧人造火」:

上古時候的人茹毛飲血,「燧人氏」發明了鑽木以取火之法,還教導他們利用火來燒煮食物,從此百姓們品嚐美味,很少生病。

「赤精子」:

被尊為火神的是「赤精子」:他是出生在「石唐山」之陽,全身上下全都是紅色,傳說是由他把火從桑樹的樹幹中取出,帶到人間。

赤帝「祝融」

相傳「祝融」也是「三皇」之一,曾教導人民如何去使用火,因此被尊稱為「赤帝」。

炎帝「神農」:

「三皇」中的「神農」別號「火帝」,因為他採取火為統治的標幟,他的大小官吏都是以火為命的,所以在「火帝」上再追封一個火字,而成了「炎帝」。

參、 超自然信仰的神話

一 天地主宰的神話與傳說

在我國的神話中也常見到「天帝」二字的出現,祂的權威很大;能降「后羿」射日,命「愚疆」使巨鼇負山,拆散「織女」與「牛郎」,使玄鳥降而生「商」,「三皇五帝」、賢臣英雄都得受命於祂;祂高據在天上,俯視著人間的萬事萬物,也能誅除凶穢,擁護良善,祂是萬民眾神所畏懼,所崇仰的。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一文,是一篇描寫祭祀「天帝」的文章。在民間的信仰上的「玉皇大帝」就是「天帝」,祂永住在天上,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民的善行。每年的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的夜晚,諸神都昇天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種種情形,第二天,玉皇由諸神陪伴,巡視大地,以決定人民來年的禍福。傳說「玉皇」的由來是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國王名叫「淨德」,他有位叫「寶月」的賢淑皇后,倆人到了中年,膝下猶虛,有天皇后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位老人騎在龍上,手中抱著一小男孩,皇后要求把小孩賜給她為太子,皇后醒來發現自己懷孕,不久產下一子,取名「玉皇」。「玉皇」從小就憐貧恤窮,在國王死後,被繼立為王。不久就讓位於宰相,隱居深山中,修心養性,醫病救急,死後昇天為神,成為掌生死禍福的「玉皇大帝」。

二 四方之神-空間的神話

    傳說東方有神名「勾芒」,南方有神名「祝融」,西方有神名「蓐收」,北方有神名「愚疆」。後來國「五行」的哲學思想發展出來了,四方神之上又加上了一個中央神「后土」,而與金、木、水、土、火五行相配,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四方神話。東方屬「木」,由帝「少皞」管轄,有「勾芒」做其輔佐。南方屬「火」,由「炎帝」管轄,有「朱明」(及祝融)做其輔佐。中央屬於「土」,由「黃帝」管轄,有「后土」做其輔佐。西方屬「金」,由帝「少昊」管轄,有「蓐收」做其輔佐。北方屬「水」,由帝「顓頊」管轄,有「玄冥」做其輔佐。

三 命運之神 – ( 時間的神話)

    楚辭九歌中的「大司命」、「少司命」是命運之神,「大司命」司命運之大者;「少司命」掌命運之次者。

四 水災、旱災的神話

    相傳在「黃帝」為天下共主時,南方有一酋長名叫「蚩尤」,不服黃帝的領導,起兵作亂。黃帝為了抵抗「蚩尤」,把住在天上,具有積聚大水能力的「應龍」召來應戰。「應龍」攔截「蚩尤」的兵馬於「冀州之野」。「蚩尤」見此情形,就去把「風伯雨師」叫來「冀州」, 令「風伯雨師」刮最猛的風,下最烈的雨。黃帝有一愛女, 名叫「魃」, 喜近乾旱。黃帝見應龍戰蚩尤抵擋不住,只好要女兒「魃」下降凡間,果然風雨馬上停止。女兒「魃」被派到地面,建了大功後, 卻為黃帝所遺忘,忘了把她再召回天上,因此她所逗留的地方,久不下雨,人民為乾旱所苦,苦不堪言,黃帝趕忙把女兒「魃」安置到「赤水」之北。這是最早關於「旱神女魃」的神話。民間另有所謂「逐魃之說」、「打旱魃之事」,其中所謂的「魃」,則是高二、三尺,袒身露背,兩個眼睛長在頭頂上,走起路來,健步如飛,住在南方的怪人;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必定是大地乾旱,土地龜裂。

五 癘疫與醫藥之神

    相傳有一種獸,長得像牛一樣,頭上長著白毛,若出現在世間則顯示著瘟疫即將流行,一般人稱這種獸為「白蜚」。此外主瘟疫疾病的,是個叫「伯強」的,誰撞到了非死即病。傳說五帝中的顓頊黃帝所生的太子中有三個死後轉變成疫鬼: 一個住在「江水」中,是「瘧鬼」;一個是鎮守在「若水」叫做「魍魎」;另一個是住在屋子內,喜歡附在小孩子的身上,常常製造噩夢,使小孩受驚生病,人人稱它為「小鬼」;因此一般人家每年總是要找些相命之士,來到家中,唸咒驅邪,以免遭受瘧疾受驚之災。另外關於醫藥的神話,我國神話中有說到一座「靈山」,上面長著各種的藥草,能醫治各種的疾病,有十位巫醫-「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住在「靈山」上,澆灌培植這些仙草神藥。這十位醫藥之神,每天穿梭在生死百藥間,採集藥草,替病人配方送藥,異常辛苦忙碌,功德無量。

肆、神仙與怪異的世界

一 神靈世界

西方神山 :

    傳說中的「崑崙神山」的面積有八百里大小,高於海平面達數百萬丈,生於其上的花草樹木,可達五尋,當中的樹幹五個人都無法圍著它。住在「崑崙山」上的諸仙眾神們,吃的是珮玉寶石,喝的是瓊漿玉液,他們的壽命無極,與天地同生共死。在「崑崙山」的北邊另有一座「槐江之山」,這乃是「天帝」的後花園,為眾神遊樂嬉戲的場所,它又名「懸圃」。「崑崙」之上,還有三重山。最下面的叫做「涼風之山」,攀於其上,可以不死;第二層就是「懸圃」,居住在這裡,除了不死,還會沾有靈秀之氣;再往上爬,就登上「天帝」住的青天了,到了這最高的境地,才可成為神。

東方仙島:

    從渤海往東去,在幾億里的海外,有一大深谷,名叫「歸墟」。聳立著五座高山他們分別叫「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島上面所住的,都是仙子、神人,他們整天悠遊自在,騰雲駕霧,往還於各山間,真是悠閒快樂。

二 幽冥之土

    我國的神話中,雖然沒有天堂、地獄的明顯區分,也是有個與地獄性質相近的「幽都」的存在。「幽都」是由「后土」所管理的,其內陰慘無光,裡面住著的全是黑色的鳥獸: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在「幽都」的門口,站著壯如牛的守衛的兵士「土伯」,揮動著滿塗著人血的手指,在那張牙舞爪的恫嚇著,企圖抓拿著每個經過「幽都」門前的人。

伍、動物神話與傳說

「四靈」的神話與傳說-麟、鳳、龜、龍四靈之說

「四靈之說」 :

    古人又依動物身上的覆蓋物不同,而把所有動物分成「毛蟲」(即四腳獸)、「羽蟲」(即鳥類)、「介蟲」(貝殼類)、「角粦    蟲」(爬蟲類)、「倮蟲」(哺乳類),他們認為:毛、羽之蟲為陽氣所生,介、角粦    之蟲為陰氣所生,倮蟲為陰陽之稱,而人類則是由陰陽兩氣孕育交合的最精妙而成,所以才被稱為「萬物之靈」。在這五類中,各類也有他們生得最精的「靈物」:「毛蟲」中最妙精的叫「麒麟」,「羽蟲」中最精的叫「鳳凰」,「介蟲」是以「龜」為最靈的,「角粦    蟲」的精者為「龍」,這就是所謂的「四靈」。人中之「聖人」乃為萬物之靈中的佼佼者,「四靈」皆得受他的支使,「四靈」的出現,也就是代表了聖人的即將顯現於世,「四靈」因而便成了吉祥物的象徵。

「四獸之說」 :

    東、南、西、北四方中,各有「蒼龍」、「朱鳥」、「白虎」、「玄武」四獸護伴著,「玄武」就是指四靈中的「龜」,「朱鳥」就是「鳳凰」。「四獸」最早的傳說是由天上的四個星座而來。古人相傳天上有二十八個星宿,分布四方,每方各有七個星宿,形成一種動物的形象:東方的是成「龍」形,西方的狀如「虎」,這二星座的方位都是頭朝南方而尾向著北方。南方的星座像「鳥」,北方的星座呈「龜」形,皆是坐東朝西(頭在西、尾在東)。這四星座下降世間,就轉身成「四獸之體」了。

「麒麟」 :

    據說麒麟的形狀是:鹿身、牛尾、馬蹄、五趾。在頭的正中,高聳著一隻角,全身為白毛,在背上的毛是五彩的,腹部的毛是黃色的。麒麟的性情溫和,不會無緣無故殘殺生蟲,更不會任意折斷枝葉,對所有的生物,都一視同仁。在賢君當政或是太平治世的時候,它就會出現,總是依偎在聖王賢者的身旁。

「鳳凰」 :

    這是一種美麗而帶靈氣的鳥,形狀像雞般大小,身上的羽毛五彩繽紛,耀人眼目,尾巴非常長,明豔照人。傳說他是來自太陽,或是誕生於聖人之地、君子之國,與聖人同生死,有時甚可成為聖人的化身。「鳳凰」的身上長著五彩的羽毛,頭上的紋毛叫作「德」,翅上的稱為「義」,背上的喚做「禮」,胸前的紋是為「仁」,腹下的名為「信」。它也是一種知道躲避危險,尋求安全,出現在太平安寧之地的動物,「崑崙」、「懸圃」、「沃之國」等仙境神界、極樂世界更為它所喜愛居住的地方。

「龜」 :

    據說「天帝」把九種治理天下,管理眾民的大典─就是所謂的「洪範九」,刻在龜的背上,每逢有賢王當政時,就把它昭之於聖王面前,祝其治國。在我國古代人祈求神力所用的物品,幾乎全是以龜殼為主,這也就是所謂的龜卜。「靈龜」也是聖王出世、王道政治的瑞兆。禹時有「靈龜」負「洪範九田壽」的出現世間。

「龍」 :

    傳說黃帝是由龍變來的,我中華子孫都是黃帝的後代,故被稱為「龍種」。龍有各種不同的種類,帶有甲殼的稱為「蛟龍」,有翅膀的稱為「應龍」,長著角的叫做「虯龍」,沒有角的是「螭龍」,能升天的叫「蟠龍」,後來更傳說有一百多種的龍,都有共同的特徵:頭上長有長鬚,帶有角,足上有爪,一般都是四爪,有五爪的則傳說是屬於龍中的帝王,只有做皇帝的人才能持有。

陸、古史中英雄人物的神話與傳說

一、 「三皇」的傳說

    有人說「三皇」就是「天皇」、「地皇」與「人皇」,也有人以為是應該說「伏羲」、「女媧」與「神農」,更有人主張是「盤古氏」、「燧人氏」與「祝融氏」。

「伏羲氏」:

    「伏羲」是我國英雄傳說中最著名的人物,相傳他的母親叫「華胥」,因曾踩在「雷澤」內的巨人的腳跡上而懷孕,在「成汜」之地生下伏羲。他長著人的頭,而有細長彎曲的蛇狀軀體。他的德性高超,能「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因此他被「天帝」受予「河圖洛書」及「八卦」。他屬下的大小官個都附有「龍」字,大家都認為他是龍的代表,因此又稱他為「龍師」。傳說「伏羲氏」建都城於「陳」,在位一百一十一年。

「女媧」:

    有關「女媧」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鍊石補天,斷鼈足立四極,使天地重新恢復過來」以及「搏土以造人」的兩件偉大功業。此外還傳說她曾製作了一種「笙簧」的樂器,她長得與「伏羲」很像,也是蛇身人頭;一日可以七十變,神秘莫測。她死後腸子化為神,居於「粟廣之野」。有的人傳說「女媧」是繼「伏羲」之後治理天下,他倆的關係是兄妹,也有人相傳他們倆是夫妻關係,所以在古代石刻中常有他們以蛇身相聯的像出現。

「神農」:

    「神農氏」是她的母親「女登」在華山遊歷時,遇到一條神龍,受感化而孕育出來的,長相是牛頭人身。他最大的貢獻是播種五穀,發明了「耜」、「耒」兩種犁田工具,傳授百姓種田耕植的技術,農業自此始出,所以被稱做「神農」。他又曾嚐遍了各種奇草,首先開始了用藥草治病的法子,傳下「神農本草經」,在位一百二十年而死。他的子孫非常繁盛,且個個賢明,在周朝時為賢相的「甫侯」、「申侯」,為諸侯的「齊」、「許」,傳說是他的後代。

「天皇」:

長有十二個頭,他有兄弟十二人,每個人都很長壽,活了一萬八千歲之多。

「地皇」:

有兄弟十一人,每個人也是都各活到一萬八千年之多,「地皇」要比「天皇」少掉一個頭,身軀之上只有十一個頭。

「人皇」:

「人皇」的頭更少了,只有九個,「人皇氏」有弟兄九人,每人都活到百來歲。

二 「五帝」的傳說:

「黃帝」: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相傳「黃帝」的母親叫「附寶」,見大電光繞北斗,樞星照郊野,受感召而懷孕,經二十五月,才在「壽邱」之地生下黃帝。他的武功有二:一是把「炎帝」制服,一是與「蚩尤」的大戰。「黃帝」一戰而勝「炎帝」於「阪泉之野」,曾訓練「熊、羆、貔、貅、象、虎」六種猛獸來應戰。傳說「黃帝」與「蚩尤」相爭戰九次,都未分勝負,「天帝」派出人頭鳥身名叫「玄女」的婦人,授予「黃帝」兵符戰法,才降伏了「蚩尤」。「蚩尤」死後,「黃帝」就被所有的氏族尊為「天子」。「五帝」中的其他四帝都是他的子孫,甚至後來的夏、商、周、秦等朝的祖先都是由他苗裔所分衍出來的,所以世稱「黃帝」為我們共同的祖先。

「顓頊」:

    相傳「顓頊」是黃帝的次子「昌意」所生。在黃帝時有「大虹」出現,「顓頊」的母親夢中,與此虹相接觸,意感而生「顓頊」。他的疆域又要比黃帝時代擴大的多了。

「帝嚳」:

    傳說「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與顓頊分屬於不同的支系,他是黃帝的長子「玄囂」支派。他母親為「蜀山氏」之女,名叫「女樞」,是感瑤光之星而生下來的。帝嚳有四個妻子:大的妻子叫「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兒,生了「后稷」;第二個妻子叫「簡狄」,是「有氏」的女兒,生了契;第三個是「陳豐氏」的女兒「慶都」,生了「帝堯」,第四個是「娵訾氏」的女兒「常儀」,生了「帝摯」。「帝嚳」這四個妻子所生的四個兒子,也都是不同凡響的,有的成為一個民族的始祖,如像「契」成了殷民族的始祖,「后稷」成了周民族的始祖,有的直接繼承「帝嚳」的王位,做了帝王,如像「帝摯」和「帝堯」。

「堯」:

「堯」的母親「慶都」生而神異,有一次出遊於河上,忽有赤龍自天而降,風怒雨號,回到宮中不久就懷孕,經十四個月懷胎而生「堯」於「丹陵」。他最偉大的事蹟是在「定節氣日曆」與「禪讓政治」二事。傳說在「堯」之世,有景星耀於天,甘露降於地,朱草生於郊,鳳凰止於庭,在位九十八年,活至一百一十八歲才死。

「舜」:

「舜」是「黃帝」的第七代子孫,也是由母親見大虹,意感而生;他是有名的孝子,母早死,「瞎父」「後母」「異母弟」時常折磨、鞭打他,欲致之死地,他卻仍篤謹待之,曲盡孝道。他又是個博學多能的人;懂得耕種,善長捕魚,會製作陶器,又能製造各種雜器,曾在「歷山」耕種,在「雷澤」捕魚,製陶器於「河濱」,作雜器於「壽丘」,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有許多人跟著他,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到那裡,那裡便立刻成了一個城市。

三、 三代始祖降生神話與英雄事蹟傳說

「禹母」吞薏苡生「禹」:

夏人關於自己始祖誕生的神話,根據記載說是:「禹母見流星貫昂,夢接意感,慄然;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

「玄鳥」生「商」傳說:商人自認為是由玄鳥所生而來的,玄鳥也就是燕子,燕子受「天命」降於人間,而生商的先祖--「契」。

「姜嫄」履大人跡而生「后稷」:傳說其母「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兒,也是帝嚳的一個妃子,有一天到郊野去遊玩,偶而發現地面上有一個很大的腳印她把腳印到這大腳印上,回來不久,就懷了孕,經過了十個月,「姜嫄」生下一個小男孩,名「后稷」。

四 三代帝王及英雄事蹟的神話與傳說

穆天子與西王母

「周穆王」是周昭王的兒子,名「滿」,他即王位時已五十歲,但仍然豪氣萬丈,見國勢衰敗,所以即位後即四出征討,廣擴疆域。有一年穆王西征,到崑崙山,隨後就去會見著名的「天帝」之女「西王母」,成為「西王母」的上賓。此外也有相傳漢武帝見「西王母」的故事。

以上中國的神話傳說,對民間宗教信仰及宗教行為影響甚深。民間信仰的對象很多就是以神話故事為對象,甚至廟禮的雕刻裝飾,很多是以神話傳說的人物及神仙鬼怪,甚至靈物靈獸為為主體,談到民間通俗信仰,不可忽視中國神話傳說這部分,有其極大的影響力。

作詩曰:

宇宙鴻蒙混沌開,

陰陽感應化三才,

堂上述異多可怪,

燈下說奇永不衰。

無知濫把神崇拜,

愚妄錯將鬼安排,

世俗迷信徒感慨,

且將流傳敘明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