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評論當今廢除「國語」之政策

                                      2007319

 

我與岳母的感情很好,對我這位外省女婿她向來照顧有加,她的寶貝女兒能嫁給我,她總是見到人就誇講說:「我的這位外省女婿如何好,如何好。」在她的介紹美言下,妻家的親戚朋友們總對我有一份好感,也對我們的婚姻帶著相當羨慕。因此我與妻家的每一位成員,總是相處得甚為愉快,彼此和樂融融。

妻家的成員都能操著一口流利國語,唯獨岳母因未受到完整的學校教育,對國語講得不太靈光,彼此之間的溝通,就是我用「國語」說,她用「閩南話」講。雖非形成「雞同鴨講」的局面,但彼此之間的對話也鬧出許多笑話。有一次外出時,我用閩南語對岳母說:「我用私人車載妳!」「私人車」我唸成「死人車」,岳母嚇得臉色大變說:「我不敢坐!我不敢坐!」至於要洗澡時,我用閩南語說:「媽您先去死〈洗〉,我再來死〈洗〉。」岳母總會用驚訝的表情看著我。有一次妻要我去福和橋下的「ㄅㄥˇ ㄎㄤ」〈涵洞〉等著她,我聽不懂,聽成「ㄅㄥˇ ㄇㄧ ㄆㄤ」〈爆米花〉,結果找了兩小時都找不到爆米花的攤販,讓她白等了兩小時,回家時還被她怪罪了一頓。每回唱閩南語歌曲「思慕的人」,我都唱成「死某的人」,常惹來大家的笑聲。接錯電話時,我會依國語將閩南語直翻成:「ㄆㄚˋㄘㄜˇ」〈打錯〉,對方立刻用國語回答,我正狐疑對方如何知道我不是閩南人時,妻卻在旁笑著說:「閩南語電話『打錯』應該是說『ㄎㄚˋ ㄇ ㄉㄧㄡ』」。諸如此類的笑話,真是述說不盡。有時我也會納悶,為何閩南語中「臺東」的「東」與「屏東」的「東」;「士林」的「林」與「樹林」的「林」;「香港」的「香」以及「香水」的「香」還有「香火」的「香」,同樣的字,為甚麼唸法都不一樣?相信這是許多不會說閩南語的人,心中共同有的疑問。

有ㄧ則笑話說,清代某位外省官員來臺出差,看到有人在吃飯,就請教他閩南語「吃飯」二字應如何說?原來要唸作「ㄐㄧ ㄚˋ ㄅㄥ」,官員牢記在心。回到京城,適逢皇上用餐,官員連忙高喊:「皇上駕崩!皇上駕崩!」下場當然淒慘,結果以「大不敬罪」論斬。中國的方言不下千萬種,同種的方言中,又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區別。我記得多年前返大陸省親,回到祖籍廣東省合浦縣,與許多親戚長輩們談話,當時我以「廣東話」與他們交談,他們許多人竟然聽不懂。問他們所使用的方言是甚麼?他們回答是「客家話」。我因在臺灣苗栗住了若干年,我改用苗栗客家話與他們溝通,結果雙方依然如青蛙跳水「不通!不通!」。原來客家話因歷史的演變,已發展不下數十種,甚至客家人彼此都未必聽得懂對方所說的話。我只好改用「普通話」與他們言談,雙方才歡歡喜喜的溝通無礙。當時我真感激政府推行的「國語政策」,使得我能在華人的地區暢行無阻,充份得到旅行的便利。

無怪乎孔老夫子深覺「雅言」〈國語〉的重要。《論語·述而篇》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古人懂得運用「雅言」,溝通彼此思想,也達到國家統一,凝聚向心力的目標,使得中華民族及文化能綿延至五千年而不衰。推行「國語」與秦朝「書同文」、「車同軌」,有異曲同工之妙用。

據今日聯合報載:「『國語』、『方言』將成為歷史名詞。行政院制訂『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未來將去除國語、方言的概念,明定本國族群或地方使用的自然語言包括閩南語、原住民語等,都稱為國家語言,國民有權使用,禁止歧視。」尊重不同方言,本是多元社會應有的常態,亦是社會應有的基本素養。多年來臺灣方言本來就在此地受到多方面的保護與尊重,每位國民都可自由在此地用母語或方言與人交談。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了發展國力,凝聚全民的團結,及謀求生活的便利,都必須朝製定共同語言的方向而努力,如此才能消弭歧見,促進共識與凝聚力。如美國是個多元族群融合的國家,目前就極力推行以「英語」為主的「國語」政策,學校要強制學生都說「英語」。此點與當初國民黨政府推行的「國語教育」並無不同。當前政府如欲去除多年來施行的「國語」政策,不但會削減整體的國力,分化社會的團結。公共場所要表達意見時,操著各種方言的人都可上臺用方言表達,屆時「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保證亂成一片,看你怎麼來處理?在這全世界都重視學習華語的當時,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誠令人痛心已極。

作詩曰

當前措施太可笑

廢除國語誠胡鬧

尊重方言本未少

政治考量為首要

現今華語最時髦

世人愛學爭誇耀

率爾推行亂糟糟

兀自持號各吹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