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適逢下午上課的時刻,國立某大學的校園內人聲吵雜。依著江上明月先生在電話中的指引,找到升旗台後江上明月先生的研究室,進行今天的訪談。

   江上明月先生因母親亡故、父親作戰受傷,於民國44年及48年與姐姐兩度進入兒家〈省立臺中育幼院〉安置,直到國小畢業。國、高中時,就讀於苗栗縣立初中、省立苗栗高中,後再於大學及研究所國文系完成了碩、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後於省立基隆商工、臺北市立松山商職及國立某大學擔任教職。這段人生旅途,一路走來,甘苦並存,但他仍心懷感恩。目前,兩個兒子都在研究所就讀;而太太雖為全職家庭主婦,因忙於教會工作,日子倒也過得相當充實有意義。

    說到遙遠的過去,江上明月先生感嘆,小時在育幼院的生活,那真是一段清苦的歲月。除了物質極度缺乏,使得多數院童營養不良外;升學主義所形成的體罰教育,更讓童年時光蒙上了一層陰影。尤其是育幼院的孩子,院方為了便於管理,不僅男生全數理光頭外,孩子們都穿著寬大不合身的制服,走到哪裡,不需介紹,大家都知道育幼院的孩子來了。在學校同學們的鄙夷眼神中,這些這衣食寒傖的院童幼小的心靈裡,常感到自卑與畏縮。

    但那段灰色的歲月中,並非一無是處。在江上明月先生的記憶中,仍有許多讓他難忘的人、事、物。它們或者改變了他的觀念,或者影響了他未來的人生。

    說到難忘的人,江上明月先生立刻想到兩位;一是一位男性育幼院院長(姓名已忘),每天晨間在升旗臺上的訓勉,強調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讓他印象深刻,也塑造了江上明月先生某些道德上根深柢固的觀念。另外則是受到導師洪幼香老師的愛心鼓勵。江上明月先生會喜歡文學,並進而教授文學,則因小學三年級時一篇「我的媽媽」文章,深受這位老師的賞識,除於全臺中市教師研討會上主動介紹外,並推薦刊載於校刊上。這件事,對江上明月先生日後的性向發展及職業選擇上有極重要的影響。

    談到在育幼院生活中愉快的事,則首推當時外國的物資救助。江上明月先生表示,當時台灣社會普遍清苦,一些外國教會團體會不定時的將奶粉、維他命、鈣片等營養品送到育幼院中慰問院童;當大家圍成一團喝著熱牛奶時,那種幸福的感覺,絕非現在物質富裕的孩子們所能體會的。而現在孩子視為平常的校外教學,在那個年代更是生活中的驚喜;這表示不但可以出去看看外面新奇的世界,尤其院方還會為每位院童預備一盒可口的的餐包,那真是院童們何等奢望的事。

    回憶過往,江上明月先生感觸良多。小時翻過育幼院圍牆偷拔鄰居水果時的緊張刺激、每個週日晚上保母〈老師〉開會算總帳(體罰)時的恐懼、每逢假日沒有家人探望的無奈與惆悵、思念亡母的傷心與寂寞等等,雖已過了多年,現在想起來,似乎歷歷在目,令他難免有些感懷。

    那段日子,別說現在兒童之家的孩子無法體會,連我們這些比江上明月先生少不了幾歲的中年人,也需加以想像揣摩,才能找到當時的滋味與心境。所以,筆者親訪江上明月先生,希望知道,走過那段清貧歲月,對他一生有何影響?以及對兒童之家有何建言?

   江上明月先生爽朗地笑著,立刻接口:安貧樂道、韌性特強,應該是那個年代小孩子的特質;也因為經過那種艱苦日子,與江上明月先生同期的許多院童,今日在社會上皆有很好的表現:有的是工廠老闆、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擔任教職、有的則在政府機關擔任高階主管,大家各有所長,且還保持聯絡,那種共患難、相扶攜的情感與友誼,更是令他們一輩子珍惜。

    至於對兒童之家的建議,江上明月先生以一位教育人的使命感懇切表示:兒童是國家的棟樑,兒童教育是紮根教育,只看果、不管因的教育,只會教出短視近利的下一代。其中國小教育又是型塑人格最重要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導國小年齡層孩子的保育老師,一定要具備三心:愛心、耐心、信心。過於嚴厲或放縱,皆非良法,需視孩子特質與心理給予最適切之教導與照顧;而何謂適切?就存乎施教者的一心,就要看保育老師是否真正用心、細心地去觀察孩子的成長過程,並主動地了解孩子的需要,解決孩子們的問題。

   江上明月先生以目前身為人父及在其他私立育幼院擔任志工的經驗表示,時代的變遷,現代孩子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學習精神與過去有許多不同,許多事情無法放在同樣的天平上去做比較。他提出的看法,也僅能作為參考,畢竟這是與以往不同的年代。不過,談到過往,尤其是幾年前他南下台中時,特別到臺中育幼院〈兒家〉繞了一下,踩在台中護專圍牆外掉落地面的大葉欖仁枯葉上,想起兒時放學回育幼院路途的情景,陳年往事,驀然湧現;再看到兒童之家改建後的高樓大廈宏偉外觀,內心更是激動。兒時情景,曩昔一切,有如過往雲煙,似乎築漸飄渺遠去?

    訪談將近結束,江上明月先生做了一個結尾:無論兒時在育幼院的生活是好是壞,他仍然感謝兒童之家,在小時最艱困的時候施與援手,給了他一個安身所在,在這過程中,他學到了待人處事的道理,培養了基本的學識,養成了獨立堅強的個性,這些都墊定他服務社會,奔跑人生旅途的基礎。現在他與太太願意付出一己之力,到育幼院擔任志工、到監獄、看守所協助受刑人,皆因過去自己在最艱困、最需要的時候,接受到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忙。也因為這顆感恩的心,讓江上明月先生夫婦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了自己應負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0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